中旅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情怀

味千中国预告上半年将扭亏转盈 日式拉面市场在哪里?

味千中国(00538.HK)曾靠一碗骨汤拉面出圈,在中国日式快餐界快速打响了名号。但近年来,味千中国负面消息缠身,发展举步维艰。此前叠加疫情影响,业绩显露疲态,2022年关闭旗下161间门店,门店规模创下逾10年新低。

进入2023年,随着消费复苏,多家上市餐饮企业迎来业绩拐点,味千中国也终于得以喘息,公布了久违的正面盈利预告。

预告显示,味千中国在今年上半年实现扭亏,净利润介于8000万元至1.4亿元之间。这个数据与2022年上半年亏损1.07亿元相比,已是相当亮眼。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对此味千中国在公告内解释,有此成绩主要是因为集团收入较2022年同期上升及在成本控制方面取得成果。收入上升主要由于疫情已经缓和,生活逐步复常,令餐厅营业额上升。另外,在疫情期间,集团积极梳理门店,将营运未如理想的门店关闭,并积极控制营运成本,令集团整体盈利比去年同期上升。

未实现的千店计划

翻阅味千中国2022年业绩报告,截至去年底,味千中国经营的门店仅剩597家,较2021年同期737家减少140家,关店原因包括合同到期、店铺位置转移、业主撤场及营运表现不佳等原因。在疫情的影响及门店减少的情况下,全年收入下降接近三成。

作为中国日式快餐较早的入场者,味千中国凭借“大骨熬汤”+“日式拉面”的定位,占据先机,一举将“味千”的品牌打响。2007年味千拉面成功在港交所上市,连带创始人潘慰的身家也水涨船高,达到35亿元,登上2008年胡润餐饮富豪榜榜首,被称为“拉面女王”。

2020年,味千中国喊出了“千店”计划,计划在中国用5年时间实现1000家店面的目标。但按目前情况来看,千店目标的进程并不顺利,种种迹象都表明,消费者对“日式拉面”的兴趣已降温,同业的丸龟制面、博多一幸舍、神田川拉面等多个日式拉面品牌在中国市场节节败退,过去几年都缩减了旗下门店,其中在中国市场经营了十年丸龟制面于去年关闭了所有门店。

翻看味千中国历年业绩报告,在2010年,味千拉面在中国香港和中国内地的每日餐台周转率(即翻台率)分别为6和5.1,到2022年,这一数据已跌至3.7及2.5。

对于相关问题《华夏时报》记者曾致函味千中国,但截至发稿前未获回复。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日式快餐在中国市场的高光时期已经过去。一方面,随着中国消费者对食品口味和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的日式快餐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另一方面,中国本土餐饮品牌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其口味更符合中国消费者的口味,价格也更加亲民,因此逐渐取代了日式快餐的地位。”

在《华夏时报》记者线下探访过程中,发现各大商圈涌现了许多面食品牌,日式拉面的占比普遍不高。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餐饮从业者告知记者:“味千的创新显然是不够的,现在的连锁餐饮除了维持好人气产品外,在新品研发上也格外下功夫,基本每2周就会出一款新品,或者变换小吃、饮料的菜单。味千拉面的餐品给人感觉就是没什么变化,没有什么记忆点。而且一碗40多元的拉面,价格也不是特别平民,如果口味上不够出众,不足以吸引消费者。现在餐饮竞争多激烈啊。”

近年来,马永记、张拉拉、陈香贵、遇见小面等多家中式面食品牌获得多轮融资,主营长沙米粉的“粉大大”也于近期完成了数百万元天使轮融资。去年,老乡鸡、老娘舅、杨国福等中式快餐品牌纷纷计划IPO,打入资本市场。现如今的味千拉面,除了要与同业竞争,还面临着本土面食品牌快速扩张的压力。

“中国本土餐饮品牌得到了快速发展,中式快餐品牌也在市场上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一市场转变反映了中国消费者对本土品牌的认可和支持,也说明了中式餐饮的竞争优势正在逐渐显现。”江瀚表示。

失去光环的日式拉面

作为日式拉面的代表品牌,味千是如何一步步失去光环的呢?

味千拉面为消费者熟知,主打的是“大骨熬汤”+“日式拉面”的产品定位,味千曾打出广告语:“一碗汤的钙质含量更是牛奶的4倍、普通肉类的数十倍。”2011年7月,有媒体爆出,味千拉面着力宣传的纯猪骨熬制的汤底是用浓缩液勾兑而成,味千拉面涉嫌虚假宣传。事件经过发酵后,味千拉面承认,汤底的确是由浓缩液兑制而成。经由此事,味千拉面口碑大幅下降,消费者无法接受一碗40多元的面食汤底竟是由浓缩液兑制而成的,味千中国短短数日,市值便蒸发掉约40亿港元。

味千中国在当年的半年报中称,“骨汤门”事件对味千拉面的品牌形象造成不利影响,味千拉面的销售在该事件发生后大幅减少。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骨汤门”事件的负面影响还未完全消散,味千又被爆出内部严重的“贪腐门”事件,首席财务官刘家豪被曝挪用公司资金,造成公司股价跳崖下跌。

在江瀚看来,味千品牌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许多波折,包括“骨汤门”事件和“贪腐门”事件,这些事件对品牌的声誉和形象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虽然该品牌在近年来采取了一些措施来恢复品牌形象和提升经营业绩,但其在市场上的表现仍然不如其他国际品牌。今年以来业绩回暖或许是个好的开始,其在中国的发展还需要进一步努力和改进。

长期关注餐饮消费的中国教科院体制所副所长、研究员张家勇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随着中国经济和消费升级的趋势,无论本土还是国外餐饮品牌,都需要强化创新、提高品质,赢得消费者的认可和喜爱。马永记、张拉拉、陈香贵等品牌通过多轮融资,展示了市场对于创新餐饮品牌的信心,并在IPO阶段进一步推动了品牌的发展,这些品牌能否持续性发展,最终还是需要餐品品质、服务质量支撑。

关键词: